
琴葉榕,又名:琴葉橡皮樹,拉丁文名:Ficus pandurata Hance,???/a>、榕屬植物,因葉先端膨大呈提琴形狀而得名,是桑科榕屬常綠喬木。琴葉榕高可達12米,莖干直立,極少分枝,葉片密集生長,葉片厚革質、深綠色、具光澤、葉脈凹陷、節間較短。琴葉榕具較高的觀賞價值,是理想的大廳內觀葉植物
栽培管理
琴葉榕的繁殖多采用扦插、壓條等方式。隨著組培技術的發展,組培琴葉榕
琴葉榕
異大規模生產,品質比起扦插,壓條的要好很多,抗性強,生長快。琴葉榕一般用扦插或高壓繁殖。扦插時選1-2年生枝干,在其離盆土面20-30厘米處剪下,將條切為3-4節莖段,作為插穗,每段插穗留一片葉,并將葉片剪去2/3-3/4,以減少水分蒸發;先將插穗傷口浸于水中或用草木灰等沾傷口,以免樹液流出;插穗插于以河沙或珍珠巖培成的插床,并注意保持播床溫度及周圍較高的空氣濕度。在25-30℃溫度下一個月左右可以生根。經過截干后的植株,在由于破壞了其頂端優勢,莖干節位隱芽可萌發新梢,并可形成分叉樹形;待新梢老化后可再行剪取扦插。高壓繁殖法也是琴葉榕繁殖的常用方法,具體操作方法參見垂枝榕。
琴葉榕盆栽常用泥炭土1份、園土1份、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,同時加少量腐熟基肥。由于其葉片寬大,需肥量較大,所以生長和季一般1-2周須施液肥或顆粒復合肥,以促進植株生長和葉片濃綠;秋末及冬季一般不施肥。春夏季琴葉榕生長量較大,所需的水份較多,須給予充足水分,同時增加葉面噴水。琴葉榕適于半陰環境下生長,夏季要避免陽光直射,以免灼傷葉片,使葉片失去光澤。但光線太弱,植株生長細弱,所以必須給其較明亮的光線,以利生長健壯。生長季一般在50%遮陰度下生長較好。與其它榕屬植物相比,琴葉榕耐寒力相對較弱,越冬溫度為8℃。為了提高其耐寒力,除了秋末及冬季控制澆水量外,可于冬季來臨前一個月左右增施磷鉀肥。[2]
水肥管理
喜濕潤土壤對水分要求的幅度比較大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對肥料要求不嚴,
琴葉榕
生產可用花多多20-20-20配合鈣鉀肥澆灌。仙女琴葉榕長勢較快,前一個月苗較小,需肥量不大,用花多多20-20-20稀釋1000倍澆灌;后四個月,株型已比較緊湊、大棵,需肥量逐漸增大,可用花多多20-20-20稀釋800倍+5000倍硝酸鈣+5000倍硝酸鉀配合澆灌,配合鈣鉀肥可以增強莖稈木質化。[2] 生長適溫為 25℃至35℃,15℃左右休眠,5℃以上可安全越冬,冬季可采用雙層保溫設施,冬季下午在溫度下降到22-24度時要及時封棚。夏天可以在簡易棚種植。
琴葉榕葉片比較革職對濕度要求不嚴,濕度保持在60%左右即可。
琴葉榕對光照的適應性較強,在明亮的散射光下就能生長良好,夏季應避免陽光直射,若放在室外必須遮陰,冬季應當增加光照。春季光照控制在20000-25000Lx;夏季由于溫度較高,高溫高濕,要加強遮陰、通風,光照控制在1.5-2萬Lx較為理想;秋冬季節溫度較低,光照控制到25000-30000Lx或全日照。遮陰太過會很徒長、莖稈瘦弱,影響觀賞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