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魚草(學名:Buddleja lindleyana Fortune)是馬錢科、醉魚草屬灌木,高可達3米。莖皮褐色;幼枝、葉柄、花序、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。葉對生,葉片膜質,卵形、側脈上面扁平,穗狀聚傘花序頂生,苞片線形,小苞片線狀披針形,花紫色,芳香;花萼鐘狀,花萼裂片寬三角形,花冠內面被柔毛,花冠管彎曲,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,花絲*短,花藥卵形,子房卵形,柱頭卵圓形,果序穗狀;蒴果長圓狀或橢圓狀,無毛,有鱗片,基部常有宿存花萼;種子小,淡褐色,無翅。4-10月開花,8月至翌年4月結果。
分布于中國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和云南等省區。生海拔200-2700米山地路旁、河邊灌木叢中或林緣。馬來西亞、日本、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。
醉魚草全株有小毒,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,便于捕捉,故有“醉魚草”之稱。花和葉含、醉魚草甙,柳穿魚甙;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。花、葉及根供藥用,有祛風除濕、止咳化痰、散瘀之功效。獸醫用枝葉治牛瀉血。全株可用作農藥,專殺小麥吸漿蟲、螟蟲及滅孑孓等。花芳香而美麗,為公園常見優良觀賞植物。
灌木,高1-3米。莖皮褐色;小枝具四棱,棱上略有窄翅;幼枝、葉片下面、葉柄、花序、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。
葉對生,萌芽枝條上的葉為互生或近輪生,葉片膜質,卵形、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,長3-11厘米,寬1-5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寬楔形至圓形,邊緣全緣或具有波狀齒,上面深綠色,幼時被星狀短柔毛,后變無毛,下面灰黃綠色;側脈每邊6-8條,上面扁平,干后凹陷,下面略凸起;葉柄長2-15毫米。
穗狀聚傘花序頂生,長4-40厘米,寬2-4厘米;苞片線形,長達10毫米;小苞片線狀披針形,長2-3.5毫米;花紫色,芳香;花萼鐘狀,長約4毫米,外面與花冠外面同被星狀毛和小鱗片,內面無毛,花萼裂片寬三角形,長和寬約1毫米;花冠長13-20毫米,內面被柔毛,花冠管彎曲,長11-17毫米,上部直徑2.5-4毫米,下部直徑1-1.5毫米,花冠裂片闊卵形或近圓形,長約3.5毫米,寬約3毫米;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,花絲*短,花藥卵形,頂端具尖頭,基部耳狀;子房卵形,長1.5-2.2毫米,直徑1-1.5毫米,無毛,花柱長0.5-1毫米,柱頭卵圓形,長約1.5毫米。
果序穗狀;蒴果長圓狀或橢圓狀,長5-6毫米,直徑1.5-2毫米,無毛,有鱗片,基部常有宿存花萼;種子淡褐色,小,無翅。花期4-10月,果期8月至翌年4月。
海拔200-2700米山地路旁、河邊灌木叢中或林緣。
分布于中國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和云南等省區。馬來西亞、日本、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。模式標本采自浙江舟山。
園林
醉魚草
⑴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分車綠帶的綠化:醉魚草植株不高,耐修剪,群體觀賞效果好,而且滯塵能力強,很適合道路綠化。
⑵與林業生態建設相結合,營造大面積生態園林景觀。由于醉魚草植物生態適應性強,生長快,觀賞價值高,可快速形成優美的生態園林景觀。
⑶點綴方式:于庭院、公園、居住區綠地之中宜采取自然式配置,可孤植叢植或群植于路邊、草坪、墻角或山石旁邊。也可布置成花壇、花境。
⑷觀花綠籬:該類植物萌芽力強,耐修剪,枝葉密集,生長迅速,可用作自然式或規則式綠籬。
⑸屋頂綠化:由于該類植物抗早、耐貧痔,可用于屋頂綠化。
⑹建立醉魚草專類花園:該屬植物不僅花色豐富、花香宜人,而且一年四季均有開花的類型,因此,將不同的種類和品搭配種植,可形成四季均有花可賞的專類香花園。由于醉魚草五彩繽紛的色彩和香氣,*易引來蝴蝶、蜜蜂等小昆蟲,可以形成充滿生氣的生態花園。 [4]
觀賞
盆栽:花序較短的類型經修剪整形后可盆栽觀賞,自由擺放在庭園、廣場、陽臺和屋頂。
切花:不少品種可作為切花,用作插花材料。作為切花的基本要求是,花枝和花序長、花序上的小花開花整齊、花冠不易脫落。醉魚草的許多品種均可作為優良的切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