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花巖生忍冬(學名:Lonicera rupicola Hook. f. et Thoms. var. syringantha (Maxim.) Zabel)是忍冬科,忍冬屬巖生忍冬的變種。落葉灌木,高可達2.5米,小枝纖細,葉片紙質,很少對生,條狀披針形、矩圓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上面無毛或有微腺毛,葉下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。花生于幼枝基部葉腋,芳香,總花梗*短;苞片葉狀,條狀披針形至條狀倒披針形,萼齒狹披針形,花冠淡紫色或紫紅色,筒狀鐘形,裂片卵形,花藥達花冠筒的上部;花柱高達花冠筒之半,果實紅色,橢圓形,種子淡褐色,矩圓形,扁,5-8月開花,8-10月結果。
分布于中國寧夏南部、甘肅西北部至南部、青海東部、四川西南部至西北部、云南西北部及西藏。生長在海拔2000-4600米的山坡灌叢中、林緣或河漫灘。喜溫暖、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。耐寒性強,耐陰,耐干旱,萌蘗力強。
紅花巖生忍冬綠葉紅花,十分醒目,是春、夏季觀花灌木。適宜小庭園、草坪邊緣、道路兩側和假山前后點綴有較高的觀賞價值。紅花巖生花蕾供藥用。
落葉灌木,高達1.5(-2.5)米,在高海拔地區有時僅10-20厘米,幼枝和葉柄均被屈曲、白色短柔毛和微腺毛,或有時近無毛;小枝纖細,葉脫落后小枝頂常呈針刺狀,有時伸長而平臥。葉紙質,3(-4)枚輪生,很少對生,條狀披針形、矩圓狀披針形至矩圓形,長0.5-3.7厘米,頂端尖或稍具小凸尖或鈍形,基部楔形至圓形或近截形,兩側不等,邊緣背卷,上面無毛或有微腺毛,葉下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。
幼枝上部的葉有時完全無毛;葉柄長達3毫米。花生于幼枝基部葉腋,芳香,總花梗*短;凡苞片、小苞片和萼齒的邊緣均具微柔毛和微腺;苞片葉狀,條狀披針形至條狀倒披針形,長略超出萼齒;杯狀小苞頂端截形或具4淺裂至中裂,有時小苞片完全分離,長為萼筒之半至相等;相鄰兩萼筒分離,長約2毫米,無毛,萼齒狹披針形,長2.5-3毫米,長超過萼筒,裂隙高低不齊;花冠淡紫色或紫紅色,筒狀鐘形,長(8-)10-15毫米,外面常被微柔毛和微腺毛,筒長為裂片的1.5-2倍,內面尤其上端有柔毛,裂片卵形,長3-4毫米,為筒長的1/2-2/5,開展;花藥達花冠筒的上部;花柱高達花冠筒之半,無毛。果實紅色,橢圓形,長約8毫米;種子淡褐色,矩圓形,扁,長4毫米。花期5-8月,果熟期8-10月。
分布于中國寧夏南部、甘肅西北部至南部、青海東部、四川西南部至西北部、云南西北部及西藏(林芝、錯那)。生長在海拔2000-4600米的山坡灌叢中、林緣或河漫灘。
紅花巖生忍冬喜溫暖、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。耐寒性強,耐陰,耐干旱,萌蘗力強。3-9月生長適溫為13-18℃,9月至翌年3月生長溫度為4-10℃。以疏松肥沃、腐殖質含量高的沙質土為宜。栽培地點應重點選擇灌溉條件好、涼爽通風、有遮陽的地塊或林緣、半山區、溝谷農作物產量低的耕地或果園地。
藥用價值:紅花巖生忍冬花蕾名金銀花,帶葉的莖枝名忍冬藤,均供藥用。 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。主溫病發熱;熱毒血痢;癰腫疔瘡;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。
觀賞價值:紅花巖生忍冬綠葉紅花,十分醒目,是春、夏季觀花灌木。適宜小庭園、草坪邊緣、道路兩側和假山前后點綴,優雅別致。因其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