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炬花(學名:Kniphofia uvaria (L.) Oken)是百合科,火把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株高可達120厘米,莖直立。葉叢生、草質、劍形。葉片中部或中上部開始向下彎曲下垂,很少有直立;總狀花序著生數百朵筒狀小花,呈火炬形,花冠橘紅色,種子棕黑色,成不規則三角形。6-10月開花。9月結果。
原產于非洲的東部與南部。該種栽培品種多數為園藝雜交種。
火炬花喜溫暖,宜生長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。可叢植于草坪之中或植于假山石旁,用作配景。
火炬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肉質,自地下莖的節位上發出,一般壽命為1-2年。莖著生于地下短縮,因而整棵植株的地下部分形成一個較龐大的根莖群。短縮莖的頂芽常孕育為花芽,側芽容易萌發,形成許多分蘗。大量側芽與老根莖潛伏芽的萌芽期。葉叢生、草質、劍形,多數葉寬2.0-2.5厘米,長60-90厘米。通常在葉片中部或中上部開始向下彎曲下垂,很少有直立。葉片的基部常內折,抱合成假莖,假莖橫斷面呈菱形。葉片輸導組織為螺旋狀導管,當葉片橫向折斷,慢慢拉伸時,會出現絲狀物。
花莖通常高100-140厘米,矮生品種在40-60厘米左右,為密穗狀總狀花序,花序長20-30厘米,由百余朵小花組成。小花數可多達300朵以上。小花自下而上逐漸開放,一個花序的開花時期約有20天左右。早春生長強健的單株,花莖下部的側芽會在花后又萌發開花。在根莖群上第1批花開后,一些后發的單株也會再開1批花。這種在整個火炬花群體中分2-3次連續開花的現象,使夏初火炬花的觀賞期可延長到30-40天。秋后萌發的一些側芽,也有一部分在9-10月會抽出花莖,形成秋花。
土壤:火炬花定植前深耕土地并施入一些腐熟的有機肥,盆栽要求土層深厚、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。
陽光:火炬花喜溫暖、陽光充足的環境。如盆栽植株長期放置于蔭蔽處,就會因光照不足而引起葉片發黃。
溫度:火炬花生長強健,比較耐寒,冬季可放在5℃以上溫度中越冬,有的品種甚至能耐短期-20℃低溫。
澆水:火炬花澆水要特別注意,冬春干旱地區在上凍前要灌透水,并用干草或落葉粗蓋植株,防止干、凍死亡。
施肥:火炬花的花莖出現時,應進行2-3次磷酸二氫鉀的根外追肥,濃度為0.1%,每次間隔7-10天。
修剪:火炬花在養殖過程中藥注意修剪,花后應盡早剪除殘花枝不使其結實,以免消耗養分。
火炬花的花形、花色猶如燃燒的火把,點綴于翠葉叢中,具有獨特的園林風韻。在園林綠化布*中常用于路旁、街心花園、成片綠地中,成行成片種植;也有在庭院、花境中作背景栽植或作點綴叢植。一些大型花品種,花枝可用于切花。通常在花序完全著色,下部小花初開時切取花枝,切花根據花枝長度分為50厘米、60厘米、70厘米等3*;貯運溫度調控在2-4℃,切花水養期約有5-7天。家庭栽培可用于庭院叢植或盆栽,盆栽宜用口徑22厘米以上大盆,并選擇矮化品種。